在全国档案行业的一项调查中,有54.63%的档案人员认为,档案行业已经普遍存在职业病。有59.72%的档案人出现皮肤瘙痒疼痛、发红、有灼热感或色素病变,有51.39%人出现眼干、眼痛,有42.6%的人碰到过鼻炎,而出现痤疮、烧伤、黑变病有8.79%。档案人员出现职业病已然成为常态!作为档案从业者,我们应该如何保障自身健康呢?一起来看!(数据来源网络)
一、档案工作者常见的职业病
由于档案库房的工作环境中受到各种有害物质的影响,档案工作人员比常人更容易罹患某些疾病,常见的有以下几种:
1. 过敏反应(真菌、细菌、尘螨、甲醛等污染引发的过敏性鼻炎、皮肤病等)
2. 呼吸道疾病(灰尘粒子、挥发性有机物、细小昆虫、细菌等引发的鼻炎、咽炎、气管炎和支气管炎等)
3. 消化道疾病和中毒(化学品的不慎摄入)
4. 致癌、致畸(甲醛、苯系物等有害气体导致)
5. 生物媒介病(虫媒病、鼠等)
6. 颈椎病、腰椎病
二、造成档案工作者职业病的因素
1. 档案室装修装饰材料
甲醛作为建筑装饰材料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机污染物,人造纤维板、胶合板、隔热材料中都含有甲醛。但甲醛挥发缓慢,易滞留在库房空气中,而档案库房的长期密闭环境也不利于甲醛挥发。长期接触低剂量甲醛容易引发档案工作者的慢性呼吸道疾病,甚至可能致畸、致癌。
2. 档案制成材料
档案在存放和利用过程中,其制成材料会发生变化而释放出有机物质,如以醋酸纤维素酯为片基的胶片及缩微胶卷,保存不当会产生醋酸,从而引发档案工作者的身体不适。
3. 熏蒸剂、防虫防霉剂残留物
由于受档案制成材料的性质及存放条件、天气情况、管理方式等外界条件的影响,档案会出现破损、虫蛀等问题,因此必须对档案进行保护处理,一些保护方法如化学熏蒸灭菌杀虫、去污、去酸等会对库房产生污染。产生的这些有害气体经空气流动会进入库房或办公场所,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损害。
4. 生物类污染物
档案库房、档案文件中的鞘翅目、蜱螨目等细小昆虫、细菌、真菌等微生物以及尘螨、鼠类等生物容易诱发档案工作者的过敏反应,甚至导致生物媒介病。
5. 长期伏案工作
随着时代的发展,越来越多的档案工作者依靠电子设备进行长期伏案工作,在空调环境中久站或久坐工作就是导致腰颈椎疾病的重要的因素,而这恰恰就是长期伏案工作的档案工作者面临的问题,腰颈椎疾病也成为档案工作者身体健康的一大危害。
三、档案人员职业病的防治措施
影响档案工作者身体健康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,其产生的后果也是相当严重的。令人欣慰的是,档案人员职业健康问题已经引起大家的警觉。近年来,在档案主管部门、档案学会、档案机构和档案服务企业的共同努力下,越来越多人关注到档案从业人员的健康问题。
因此,各级各类档案部门应充分重视档案工作者的职业病防治问题,在资金、物质设备和人员培训等方面做好准备,确保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,保证档案工作顺利开展。广大档案工作者在工作中也应充分利用各自现有条件,积极配合,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。
1. 改善库房环境,推动绿色环保型库房建设
在档案馆里,实体档案多以印刷品为主,纸张及油墨中的重金属、荧光性物质、甲醛等有害物向空气中挥发,这些有害颗粒物及气体在持续侵蚀档案的同时也在危害人体健康。
所以,防治档案人员职业病,首先要改善档案库房的环境,改进库房的通风和净化设备,定期对档案馆内环境进行检测,有条件的应在工作台安置抽风机,或将抽风口通到工作台,随时将产生的粉尘、霉菌等吸出室外。并通过推动绿色环保型档案馆库建设,如“智能库房”“无人库房”等,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档案库房、档案办公场所等建筑环境的智能化监管和调控,为档案工作者提供安全卫生的工作环境。
2. 遵守档案工作操作规范,做好劳动保护
档案工作者在劳动过程中,要应该严格按照要求穿着工作服,正确使用口罩、手套等劳保用品。工作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,在工作中饮水要防止杯具和饮用水被污染,在接触皮肤、眼睛和鼻子之前须确保双手已经清洁,避免有害粉尘、细菌等对人体产生危害,防止呼吸道疾病和职业性皮肤病的发生。各级各类档案部门要做监督和服务工作,切实做好劳动保护工作。
3. 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培训宣传,提高健康意识
刚进入工作场所的员工对健康安全知识了解较少,因此档案部门有必要开展入职培训,让经验丰富的员工将一些防护技能和知识传授给经验不足的员工。除正式的讲习班和研讨会之外,还可以采取员工反馈汇报的形式,让管理层更多地认识到存在的健康和安全问题。